电气参数采集:通过高精度传感器实时采集试验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电压、电流、功率、接触电阻等电气参数。例如,利用霍尔电流传感器采集大电流信号,四线制毫欧表精确测量接触电阻,采集频率不低于 100Hz,捕捉到电气参数的细微变化。
机械参数采集:部署位移传感器、振动传感器、压力传感器等,监测设备机械部件的运行状态,包括分合闸机构的位移、触头弹跳情况、机械振动幅度和压力等参数。振动传感器可实时监测设备运行时的振动频率和幅值,为判断机械部件的磨损和故障提供依据。
环境参数采集:采集设备运行环境的温度、湿度、气压等参数,环境变化可能影响设备性能和传感器精度。温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测环境温湿度,当环境参数超出设备正常工作范围时,可能引发故障,这些数据是故障诊断的重要参考。
设备状态数据采集:获取设备控制系统的运行状态信息,如控制器的工作模式、指令执行情况、故障报警代码等。这些数据能直接反映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潜在故障隐患。
数据清洗:去除采集数据中的噪声、异常值和重复数据。采用基于统计学的方法,如 3σ 原则识别并剔除明显的异常值;通过数据平滑算法(如移动平均法)去除噪声干扰,提高数据质量。
数据归一化:将不同量纲、不同取值范围的数据转换到统一区间,如 [0, 1] 或 [-1, 1],便于后续数据分析和模型训练。常见的归一化方法有小 - 归一化、Z - score 归一化,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。
数据特征提取:运用信号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提取数据的关键特征。对于振动信号,采用快速傅里叶变换(FFT)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,提取特征频率和能量分布等特征;对于电气参数,计算均值、方差、峰值等统计特征,减少数据维度,故障特征信息。
决策树模型:根据设备故障特征和历史故障数据构建决策树,通过对数据属性的不断分裂,形成树状决策结构。从根节点开始,依据数据特征值进行判断,逐步向下划分,终到达叶节点得出故障类型结论。决策树模型具有可解释性强的优点,能直观展示故障诊断的逻辑过程,便于技术人员理解和应用。
支持向量机(SVM)模型:将采集的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,通过寻找优超平面实现不同故障类型数据的分类。对于线性可分数据,直接寻找优超平面;对于线性不可分数据,利用核函数将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。SVM 在小样本数据情况下也能有较好的分类效果,适用于故障样本有限的场景。
随机森林模型:由多个决策树组成,通过对多个决策树的预测结果进行投票或平均,得出终诊断结果。随机森林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和抗干扰能力,能够处理高维数据和复杂故障模式,有效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和稳定性。
卷积神经网络(CNN)模型:针对采集的图像数据(如设备内部部件的红外热图像、机械部件磨损的视觉图像)或具有时间序列特征的数据(如振动信号、电气参数随时间变化序列),CNN 通过卷积层、池化层和全连接层自动提取数据的深层特征。卷积层的卷积核可提取数据的局部特征,池化层降低数据维度,全连接层完成分类任务,在图像和序列数据处理方面具有强大优势。
循环神经网络(RNN)及其变体(LSTM、GRU)模型:适用于处理具有时间序列特性的故障数据,通过记忆单元保存历史信息,捕捉数据的时间依赖关系。长短期记忆网络(LSTM)和门控循环单元(GRU)解决了传统 RNN 的梯度消失和梯度爆炸问题,能够更好地处理长序列数据,对于预测设备故障的发展趋势和诊断与时间相关的故障具有效果。